初识设计模式——UML类图

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针对反复出现的问题所总结归纳出的通用解决方案。这些方案是众多软件开发人员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有效性,就像建筑领域的建筑模板一样,能够帮助开发者更高效、更规范地构建软件系统。
设计模式的优缺点
优点
- 提高可维护性:设计模式使得代码结构更加清晰,各个模块的职责更加明确。当软件系统需要进行修改或扩展时,开发者可以更容易地找到需要修改的部分,并且修改一个模块不会对其他模块产生过多的影响。例如,在使用了 MVC(Model - View - Controller,一种架构模式,可看作广义的设计模式)模式的 Web 应用中,视图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模型层分离,修改视图层的代码不会影响到业务逻辑和数据模型。
- 增强可扩展性:设计模式通常遵循开闭原则(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当需要添加新的功能时,可以通过扩展现有类或对象的方式来实现,而不需要大量修改原有的代码。比如在策略模式中,如果需要添加一种新的算法,只需要创建一个新的策略类并实现相应的接口即可。
- 实现可复用性:设计模式是经过实践验证的通用解决方案,可以在不同的项目中重复使用。例如单例模式,无论在桌面应用、Web 应用还是移动应用中,只要需要确保某个类只有一个实例,都可以使用单例模式。
- 促进团队协作:设计模式是软件开发领域的通用语言,团队成员都熟悉这些模式后,在交流和协作时能够更加高效。当一个开发者提到使用了某种设计模式时,其他成员能够快速理解其设计思路和代码结构。
缺点
- 增加系统复杂度: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果过度使用设计模式,会使代码变得复杂。例如,在一个小型的脚本程序中使用复杂的设计模式,可能会让代码变得难以理解和维护,因为引入了额外的类和接口,增加了系统的抽象层次。
- 学习成本较高:设计模式有多种类型,每种模式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实现方式。开发者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理解这些模式,并且要能够在实际项目中正确地应用它们。如果开发者对设计模式理解不够深入,可能会错误地使用模式,导致代码质量下降。
- 性能开销:某些设计模式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性能开销。例如,代理模式在访问对象时会增加一层代理,这会导致额外的方法调用和内存开销。在对性能要求极高的系统中,这种开销可能会成为一个问题。
URL类图
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类图是一种用于可视化描述软件系统中类、接口、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类的属性和方法的图形化工具,是面向对象系统建模中最常用的图之一。它以直观的图形方式展示了系统的静态结构,帮助软件开发团队成员(包括开发者、设计师、测试人员等)理解系统的设计和架构,促进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UML 类图的主要元素及表示方法
类(Class)
类在 UML 类图中用矩形表示,矩形通常被分为三个部分:
- 顶部:显示类的名称。如果是抽象类则用斜体字表示。
- 中间:列出类的属性,格式为 “属性名:属性类型”。其中“+”号代表public,“-”号代表private,“#”号代表protected。
- 底部:列出类的方法,格式为 “方法名 (参数列表): 返回类型”。符号的表示方式和类的属性保持一致。
例如,一个抽象类【动物】类和一个非抽象类【鸭】在 UML 类图中可能表示如下:
接口(inerface)
接口在 UML 类图中有两种表示方法:
- 第一种为用带有 “<
>” 标记的矩形表示。比如示例图中的【飞翔】接口 - 第二种为棒棒糖表示法。比如示例图中的【讲人话】接口
关系
UML 类图中常见的关系有以下几种:
- 关联关系(Association):表示类与类之间的连接,通常用一条实线表示。例如【企鹅】类和【气候】类之间存在关联关系,因为企鹅受到气候的影响,会进行迁移,所以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 聚合关系(Aggregation):是一种特殊的关联关系,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部分可以脱离整体而存在,用带空心菱形的实线表示。例如,【雁群】类可以包含【大雁】类,但大雁不是雁群的一部分。主要在数据库的分布式中应用。
- 合成关系(Composition):也被称为组合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但部分不能脱离整体而存在,用带实心菱形的实线表示。例如,【鸟】类中不存在【翅膀】是存在缺陷的鸟,只有合成了翅膀之后才是完整的。
- 继承关系(Extends):表示子类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方法,用带空心三角箭头的实线表示。例如,【鸟】类继承自【动物】类。
- 实现关系(Implements):表示类实现了接口的方法,用带空心三角箭头的虚线表示。例如,【大雁】类实现了【飞翔】接口。
- 依赖关系(Dependency):依赖关系是一种 “使用” 关系,体现为 “类 A 依赖于类 B 的定义”,用带箭头的虚线表示,箭头从依赖的类(使用者)指向被依赖的类(提供者)。例如,【动物】接口必须依赖于【氧气】类与【水】类才可生存(使用)。
UML类图的优缺点
优点
- 可视化展示系统结构:UML 类图以直观的图形方式展示了系统中类的结构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得开发者、设计师和其他相关人员能够快速理解系统的整体架构和设计思路,降低了沟通成本。
- 促进团队协作:在软件开发团队中,不同成员可能负责不同的模块。UML 类图为团队成员提供了一个共同的交流平台,使得大家能够清晰地了解各个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和交互方式,从而更好地进行协作开发。
- 支持系统设计和分析:在软件设计阶段,UML 类图可以帮助设计师对系统进行抽象和建模,提前发现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优化。同时,在系统分析阶段,类图也可以作为分析系统需求和功能的工具。
- 便于代码实现和维护:UML 类图与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如 Java、C++ 等)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开发者可以根据类图中的信息直接进行代码实现。此外,在系统维护阶段,类图可以帮助开发者快速定位和理解代码的结构,提高维护效率。
缺点
- 学习成本较高:UML 类图有一套复杂的符号和规则,对于初学者来说,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掌握。而且,不同的 UML 版本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异,这也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 图形可能过于复杂:当系统规模较大、类和关系较多时,UML 类图会变得非常复杂,难以阅读和理解。过多的线条和符号可能会使图形变得混乱,反而影响了对系统结构的理解。
- 与实际代码可能存在偏差:虽然 UML 类图可以指导代码实现,但在实际开发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如性能优化、需求变更等),代码可能会与类图有所不同。如果不及时更新类图,类图就会失去其指导和沟通的作用。
- 缺乏动态信息:UML 类图主要描述系统的静态结构,无法展示系统的动态行为,如对象的创建、销毁过程,方法的调用顺序等。为了全面描述系统,还需要结合其他 UML 图(如序列图、状态图等)来使用。
总结
尽管 UML 类图存在静态性、复杂性等缺点,但其作为设计模式学习的基础主要原因在于其在设计模式学习中被其 标准化、可视化和抽象能力所抵消。它是理解设计模式结构的必要工具,帮助开发者建立类关系的全局视角。尽管实际项目中需结合其他方法,但 UML 类图的基础地位不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