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人

大家好,我是这个博客的主人。当我坐在电脑前敲下这些文字时,不禁回想起从 2015 年大学毕业至今,在互联网开发领域摸爬滚打的这十年。作为一个非科班出身的开发者,我的技术成长之路或许能给同样怀揣技术梦想的你一些启发。

2015年从内蒙古工业大学毕业后,面对现实的就业压力,我在机缘巧合下踏入了互联网开发行业。起初的选择或许带着几分迷茫,但真正入行后,代码世界的魅力却像一块磁石般紧紧吸引住了我。当我第一次独立封装出一个分页类时,那种成就感让我兴奋得在深夜的出租屋里反复调试;而当遇到怎么也啃不下的功能逻辑时,也曾对着屏幕抓耳挠腮,在键盘上敲下又删除无数行代码。这些或雀跃或挫败的瞬间,都成了我与技术世界初次碰撞的印记。

2018年北上的决定,彻底掀开了技术认知的新篇章。在电话邦、360等公司的工作经历,让我第一次见识到大型项目架构的复杂度;当看到前辈们用巧妙的设计模式化解系统瓶颈,当亲身参与高并发场景下的服务优化,我才惊觉过去的自己如同坐井观天。这种落差没有让我退缩,反而点燃了更强烈的求知欲。我开始利用一切碎片时间恶补基础:在地铁上捧着《数据结构与算法》啃晦涩的公式,深夜对着设计模式教程画UML图直到眼皮打架。

也是从那时起,我踏上了系统化提升的轨道:从 PHP 转向 GO 语言时,为了吃透并发模型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我夜以继日的在网上查找各种资料;学习 VUE/AngularJS 时,特意用前后端分离模式重构了个人项目,在实践中理解组件化开发的精髓;接触 docker、mongo、es等技术时,我会从部署原理挖到性能调优,甚至在周末泡在公司机房做容器集群的压力测试。这些 “笨拙” 的努力,让我逐渐从只会写业务代码的新手,成长为能在技术方案设计中提出有效建议的参与者。

回顾这段历程,我很感激当年那个在压力下勇敢跨出第一步的自己。非科班的身份或许让我起步稍晚,但也让我更懂得每一次突破的珍贵;那些曾让我捶胸顿足的技术难题,最终都成了垫高自己的基石。如今再敲下这些文字,最想告诉大家的是:无论以何种契机入行,只要保持对技术的敬畏与热爱,愿意在深夜的代码里多坚持十分钟,那些曾以为跨不过的坎,终将成为身后的风景。

如今,回顾这十年的历程,我从一个对互联网开发充满好奇的非科班学生,逐渐成长为能够在这个领域站稳脚跟的开发者。这一路上,有过迷茫,有过挫折,但更多的是收获和成长。我始终相信,只要有热情、有毅力,不断学习和进步,非科班出身也能在互联网开发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这个博客,我希望能成为一个分享技术、交流经验的平台。我会在这里记录自己在技术实践中的心得和体会,分享学习新技术的感悟,也会聊聊职业发展中的困惑和思考。目前博客主要用于沉淀个人学习笔记,基于留言规范管理的考量,暂时未开通留言板和评论模块。如果你有任何技术问题想探讨,或是单纯想交个朋友,欢迎通过邮箱联系我:gang888.2011@qq.com。我始终相信,技术交流的温度不在于互动形式,而在于彼此对知识的真诚分享。

未来,我也不会停下学习的脚步。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我期待在这个博客中,与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相遇,一起在技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